通常都会出现的情况:
流口水:正常现象不用担心。通常到宝宝1周岁左右,随着口腔深度逐渐增加,吞咽功能完善,流口水的现象就会慢慢消失。妈妈要注意的事:唾液会对宝宝娇嫩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,因此妈妈最好用柔软的棉布及时帮宝宝擦干净口水,擦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,否则容易擦破皮肤引起感染。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发红现象,可涂抹点收敛作用的药膏,如果皮肤已经有点溃烂,则不宜自己用药,一定要去医院看医生。
牙龈痒: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刺激,宝宝会有些不适,等牙齿都长出来,这些症状就会消失。妈妈要注意的事:因为牙龈不适,宝宝可能会咬自己的嘴唇和舌头,不但会咬伤自己,还会影响牙齿的生长,引起龅牙。因此妈妈应该多留心宝宝的一举一动,一旦发现宝宝咬嘴唇就要及时制止。
其他可能伴随出现的情况:
发烧:只要宝宝体温不超过38℃,且精神好、食欲旺盛,就无需特殊处理,让宝宝多喝些温水就行了;如果体温超过38.5℃并伴有烦躁哭闹、拒奶等现象,就应及时就诊。
腹泻:当宝宝有腹泻,大便次数增多、但水分不多时,应暂时给宝宝停止添加其他辅食,以粥,细、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,并注意餐具的消毒;若次数每天多于7次、且水分较多时,应及时就医。
烦躁:出牙前的宝宝出现啼哭、烦躁不安等症状时,一般只要让宝宝咬磨牙棒,转移其注意力,通常宝宝就会安静下来。另外,还可以在宝宝出牙时给他做脸部按摩,以放松脸部肌肉,也可起达到较好的效果。
标签: